top of page

盜版黑膠的故事

已更新:2019年1月8日

前文提到, 著作版權法仍未完備的 80 年代. 我曾經因緣際會認識一位西洋音樂翻版黑膠出版商. 替他挑選過幾張搖滾專輯的出版建議. 當然, 那個沒有手機, 沒有網路交流的年代, 搖滾音樂的資訊傳佈是很困難的. 他聽從我建議出版的幾張搖滾專輯的銷售都慘遭滑鐵盧. 告訴我. 他決定只發行流行排行音樂. 再也不要嚐試搖滾類別的發行. 於是, 我索性請他幫忙, 以他公司的出版登記與既有的發行通路. 借給我使用. 乾脆. 我自己來發行好多喜歡的搖滾專輯. 就這樣, 1985 ~1986 年間, 我也經由他的唱片公司做起"盜版黑膠出版商". 陸續發行了九張經典級的搖滾專輯黑膠. 所以..嗯. 雖然只有九張. 也可以說是曾親身參與了台灣的盜版黑膠商業歷史軌跡.


我對於出版生意如何, 其實完全沒興趣參與. 我只是很開心有機會分享喜愛的唱片專輯. 所以. 出版細節, 我只略知一二. 首先, 那還是戒嚴時期, 需要透過很有限取得的音樂期刊. 挑選認為在歐美已上市, 可能在台灣"有市場"的專輯. 寫下詳細名單, 透過認識的人. 去國外的唱片行買回或寄回台灣. 接著, 原版黑膠會被送到三重或板橋等地的"黑膠壓片廠". 製作模板然後壓製出一張張嶄新的盜版黑膠. 同時間, 原版的黑膠封套也早已送到印刷廠. 掃描複製成硬紙模板的黑膠封套. 這個過程是很緊密的排程配合作業. 通常約莫一週內, 就可以分送全國各地的唱片行上市了. 根據黑膠壓製與印刷的數量成本分配, 記憶中, 每張的盤價是 120 元左右. 大約可賺取 40 元左右的利潤. 唱片行賣出的售價, 大約是 150~ 220 元之間. 如果是選片精準. 能夠熱銷到再版的機會. 因為所有前項的模板已經有了, 就能大幅提高利潤. 當然. 如果銷售不佳也會慘賠..


我借牌上市發行的九張專輯, 分別是:


1. Bruce Springsteen - The River

2. Big Brother and the Holding Company - Cheap Thrills (Janis Joplin)

3. Crosby, Stills, Nash & Young - DéJà Vu

4. Girlschool - Kick it down

5. Janis Joplin - Farewell Song

6. Marty Balin ‎– Lucky

7. Manfred Mann's Earth Band - Watch

8. Pete Townshend - scoop

9. UFO - Obsession


看, 這九張專輯名單, 的確都是搖滾樂迷必搜買的. 對不 ?



不幸, 不是這樣.. 雖然我的出版發行都是很保守的壓製數量. 結果每一張都銷售奇慘地百分之九十成為曾經把我家給堆滿了的退貨. ..最後. 只好閉起眼睛. 倒往垃圾場. 那位曾經誤會我"大有名氣" 可以幫忙銷售的出版商朋友也大大輕視我. 斷了聯繫..


~凌威

728 次查看3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